找到相关内容93篇,用时3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心理治疗和禅修的治疗目标:自我呈现的发展阶段

    能耐,是南传佛教领袖中尊贵的马哈希大师(1973)所强调的。以专业术语来说,这种能耐被称为「(upacara-samadhi)」,因为它是进入内观禅诸阶段的前提(Vajiranana,1975)...的内观或「洞见」禅,内观这个词表示它的目标是洞察出心灵运作的本性,而非意识状态的转变。虽然内观是由南传佛教的传统而来,它可说是禅修之慧模式中慧见的纯粹形式(Goleman,1977)。修定是要把...

    杰克.安格尔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5646396.html
  • 从初禅相应之心所谈修定前方便

    常以念为依止,以念守护其现状,以及无念则不能策励抑制于心”,来平衡五根。52并且“如果失念者及不正知者,即也不能成就,何况安止?”53可见念心所对于修定是多么的重要。  念即忆念,有不忘失的...舍性  (十二) 身轻安、心轻安、身轻快性、心轻快性、身练达性、心练达性、身适业性、心适业性  四、 “遍一切心所”从“觉支十一缘”及“不散乱”而增强  五、 初禅相应的三十四心所与修定前方便之次第 ...

    释见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1047577.html
  • 释尊的禅修过程

    受乐。   g受乐故心者,谓受乐故远离劳倦,无劳倦法平等故,心住、等住、住、一趣,得三摩地,由斯故说:受乐故心。   h心故如实知见者,谓彼若时心住、等住,无二无转,尔时,于苦如实知见苦...一切烦恼,得阿罗汉,成慧解脱。   由此可以看出,走慧解脱者的路线,最少要修到初禅之前的「」,此又称「未至」,南传佛教称之为「」,有时称之为「剎那」。南传将慧解脱者又称为「纯观行者」...

    林崇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2347805.html
  • 大菩提乘(三)

    bhavanarama),而从四十种业处当中选修一种适合的,直到证得(upacara)与安止(appana)。证得禅那时,菩萨即成就了出离波罗蜜。  (以上是修习出离波罗蜜的方法。)  如何修习智慧波罗蜜?...等等。  同样地,物品可以分为许多无生命的种类,譬如宝石、金、银、珍珠、珊瑚、稻田、其它适于耕种的地、公园、花园等。而有生命的则可以分为女奴、男奴、牛等。因此有许多可以布施的东西。  如何外物施?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549274.html
  • 法念处戊、四圣谛

    ,达到,该定力也能产生明亮的智慧之光。在智慧之光的帮助下,他们照见究竟名色法及其因,以及观照这些行法为无常、苦、无我。这种由定力产生的智慧之光对干观行者而言是必要的,因此如果你想修行真正的观禅,...:色取蕴、受取蕴、想取蕴、取蕴、识取蕴。五取蕴又可分为十一种,即过去的、现在的、未来的、内在的、外在的、粗的、细的、低劣的、优胜的、的、远的。若能以观智清楚地照见这十一种五取蕴,即是具备第一种正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1549343.html
  • 法念处丁、七觉支

    禅那之喜与观禅之喜。在达到及安止定时,心产生许多遍满全身的「胜色」,因此禅修者感到喜悦。事实上喜是依靠心所依处色生起的名法,但由于与它相应的心产生遍满全身的「胜色」,所以我们隐喻式地说「喜遍满...地向前驰的马。  「远离心不专一的人」是指远离还没有达到或安止而且心散乱的人。「与心专一的人相处」是指跟已经达到那些境的人相处。「倾向于培育觉支」是指在行、住、坐、卧的一切姿势与动作里皆令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1649344.html
  • 趣向涅槃的唯一道路

    了很多年。  然后,他看到那位女人的牙齿,他就立刻取牙齿为对象,修白骨观,他看到那女人只是看到骨头而已,他观外在的骨头修不净观,能够达到。  那个时候,他观那个女人的骨头后,转过来观自己的骨头修...相关章节中论述?若是,则《清净道论》的“学”、“慧学”部分就是《大念处经》精详微细的解说了?但《清净道论》主要是以“坐禅”为主,甚少提到其他威仪(姿势)的禅修方法。然而《大念处经》是、住、坐、卧四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3752416.html
  • 《阿含经》之禅定──以佛陀成道的禅定为脉络

    禅定修学之基础 180  (一)禅定的熟练法──六种善巧 181  (二)初禅是九次第的基础 181  三、阿毗达摩提出不稳固的初禅五支即 183  四、第一节小结 184  第二节 四禅是如来...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【中文关键词】佛陀|阿含经|禅定|四禅|四无色|出入息念|解脱|涅盘...

    罗耀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44155728.html
  • 意根的误解与佛教唯心论批判

    无情色法)生识是唯物论,这是机械思维的结果,不是如实善观的结果。如实善观,就是在缘起动态中观察(注意:有禅观实修的人一定有刹那的经验。为什么要出安止或依刹那修观呢?原因就是所观的诸法缘起相是...。这本来是有情妄计不实的法(无色只是昏昧的寂者不见心乃非独存者,而妄自认为心得独立解脱矣),但论中却不自觉地把它当作实存的法来论说。  在部派中的这种隐蔽在缘起无我论之下的心意识独立说(包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0556393.html
  • 生活中的七觉支

    知心处于或刚才在安止;第十一步,(五盖消失)没有及慧的障碍,正好现观生命的缘起,生活中能与苦、集、灭、道四谛相应;第十二步自作证“依远离、依无欲、依灭,向于舍”──舍苦、断集,完成道谛、圆满...食欲冲动;甚至可以导引到镇伏五盖的“”[74] ,可谓一举两得。   (3) 厌食患者   倘若食欲不振,甚至是厌食症者,则不必、不可进行恶食想;此时宜动用念觉支、择法觉支,记起前举佛说︰   “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0756394.html